第45章 千燈古鎮(2)
關燈
小
中
大
>>>
千燈古鎮位於昆市的西郊,是座距今已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名鎮,不單如此,它更是世界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百戲之祖——昆曲的發源地。
不過,對於像我這樣以游客身份觀光的外地人來說,對它更大的關註則在於這裏如同九曲回廊般迂回的河道,以及想象著當夜幕降臨,河道兩岸的古色建築前高挑起一盞盞的燈火,一派的槳聲燈影裏,如梭的烏蓬船仿似劃開了整一星河的流火,讓這個鎮,也如同一座城,一座因水而動,因燈而活的城。
然而,就在我沈靜在這個想法裏不可自拔時,葛西突然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說:“親妹子,還有親妹子的朋友,你們第一次來,不如就由我來跟你講講千燈古鎮的歷史吧。”
我表示對他這句親妹子表示還不怎麽適應,倒是對歷史這倆關鍵詞有了想法,他見我雙眼一亮,受用得立刻連嗓音也放大了:“千燈以前稱千墩,嗯,就是橋墩那個墩。據清朝一個有學問的人寫的一本書說……”
沈一菲:“是陳元模的《淞南志》。”
葛西:“對對,就是那本,他說,在昆山的東邊三十多裏的地方……”
沈一菲:“那是昆山城東南36裏,三甲川鄉有水曰千墩浦,蓋淞江自吳門東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改名千墩。”
葛西:“對對,然後在被改名之後呢,又過好多年,大家發現土墩上長滿了一種紅色的草。”
沈一菲嘆了口氣,終於忍無可忍地打斷他:“是人們發現這種草的根部可以做紅色染料,也可以做藥材,而這種草稱‘茜草’。”所以,在那時把“千墩”又易名為“茜墩”。之後經歷半個世紀,茜墩又被改成了千燈。因為這個燈象征光明,也象征輝煌和富裕。”
聽著沈一菲說完,葛西也跟著嘆了口氣,卻是說:“表妹,雖然你把我的臺詞都搶完了,但作為男人,我還是不會跟你計較。”
他話音落,這次倒輪得陸溫茗雙眼一亮了,他湊近了,趕忙問:“兄弟這話怎麽說?”
葛西擡眼看他:“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麽憲法規定男人23歲才能結婚,但18歲就能當兵呢?”
陸溫茗皺眉,問:“說明了什麽?”
很難得的,這次居然連卓揚也加入了話題,雖然他其實並沒有說話,但他推推眼鏡,繼而向葛西投去的目光,實在無異於為這早已失衡的天平再加上了個重量級的砝碼。此時,對上卓揚雙眼的葛西風騷一挑眉,得意道:“這說明了三個問題:第一,殺人比做丈夫容易;第二,過日子比打仗難;第三,女人比敵人更難對付。”
陸溫茗聽後連連嘆一嘆,索性連原本拿著行李都丟開一邊了,說:“我現在終於得承認,原來那些老古董裏的話,也是有對的了!”
我有點疑惑,趕忙追問,“是哪句?”
他回:“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我、沈一菲:“……”
大概由於我這一白眼的動作幅度實在太大,以致餘光不慎越過身旁的沈一菲,撞見此時嘴角忽而微翹的卓揚,也就是在這陡然恍惚的一瞬,我看見他的笑意暈染在古鎮遲遲來至的暮色裏,仿佛一抹最別開生面的亮。
這樣的光景,我以為,如果能再配上一首詞調清淡的《青花瓷》就再好不過了,可惜,我這個的設想還沒ED,就被葛西挎包中傳來的手機鈴聲輕易經打破了。我一怔,幸好,放的不是近期火的一塌糊塗的神曲《銅雀傳奇》。
我松了口氣。
再後來的一路,也許是多加了這位風騷而能言的葛西,所以並沒有感覺時間過了太久,我們就來到了沈一菲的姥爺家,一幢有著典型明清建築風格的老宅。
迎門便見左右石獅,一色烏木立柱,重檐頂下橫掛著方墨色大匾,以深翠丹青龍飛鳳舞書著“葛宅”二字。我擡頭一望,險些要以為是進了自個兒家,好在這片刻的局促並沒有人發現,因為此時此刻,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首銅門前站著的那位身著素色長衫的老者身上。
我有點詫異,以為是沈一菲的姥爺特意出來接我們了,誰想老者在我們剛踏上石階時,突然上前一步,恭敬說:“少爺,您接到表小姐了。”
我:“……”
一剎那間,我突然產生了種大家其實在拍民國劇的感覺,當然,這還要排除我身旁的卓揚和陸溫茗兩位,因為我現在嚴重懷疑,像他們這種,走到哪裏,哪裏就能成一出戲的兩個人,是不是早事先串通好來看我笑話的。
可現實的情況是,大家的覺悟明顯要比我高的多,尤其是向來處變不驚的卓揚,幾乎不用換裝,就能直接登場了。此刻,他動作優雅的伸出一只手同老者握了握,並在短短幾秒間,已經有條不絮的完成了寒暄、介紹與自我介紹,而當我終於將這步驟一一消化完畢,他的那句您太客氣,是我們多有叨擾已經流暢說完了。
在踏入那尺高的紅漆門檻後,一擡眼,我就被這古宅裏那如同跳脫自泛黃舊書頁的畫面感給迷住了。我四下望了望,發現這時天色雖已暗了下來,但重檐下的陰影並沒有盡數覆上這裏的回廊,晚風徐徐,吹蕩著琉璃照壁後的池塘也似泛出幽荷的清香。
但現在最吸引我註意力的並不在以上,而是像這樣的建築在“破四舊”時期究竟是怎樣被留下來的?以及,在這裏我並未見到沈一菲那位傳說中和她感情極深的姥爺葛一行。至於說沈一菲,也在領著我們穿過天井後,又接到了一個電話,隨後面色微變的背向我們朝走廊的另一端走去了。
礙於我們這畢竟是第一次登門造訪,所以只好耐心等了等。誰想她這通電話一打就是忘了時間,到最後連葛西都不耐煩了,索性一把拽過了沈一菲放在假山旁的拉桿箱,帶我們又繞過一扇垂花門,來到了一排的古色的廂房(真的是廂房)前。
他推開一扇半面鏤空的雕花門,對我說:“親妹子,這間是一菲從前的房間,今晚你就住這兒吧。”
聽他這麽說,我也便傾身向內探了探,或許是因為現在天色已經幾乎全暗下來而裏面又沒開燈的緣故,所以我這樣乍一看,只看見了門後一扇高大的落地屏風以及旁邊擺著的些深色家具的模糊影子。
我看後又將身子縮回來,說:“小西哥,一菲的房間看起來很……”停了好一會兒,我才將後面的措辭想到,倒是這邊正要開口了,葛西突然接話道:
“你是覺得很不一樣?其實,她小時候也不這樣的。”像回想到了什麽般,他惋惜似地將頭搖了搖,接著走進門,替我把大床邊梳妝臺上放著的一盞燈罩如同一朵盛開的喇叭花的臺燈按了下。大概也是因為太久沒用,暖黃的燈光閃了閃,這才幽幽投亮了房間的一小片角落。這時,我看清原來正對著床的,還有整一壁櫃的書,我走近看了看,發現裏面甚至還有些現在市面上很難找到的線裝書。
我詫異了,因為我雖然知道沈一菲熱愛研究歷史和古文化,但絕沒想到她竟然熱衷到這個程度,我想了想,明知故問說:“這些書都是她的麽?”
葛西聽後朝我無奈一聳肩,又從口袋裏拿出了他的觸屏手機,翻開了一條不久前發來的短信息,神秘兮兮地說:“據說今晚鎮上會有‘破臺’,你們要不要去?”
關於“破臺”,我從前聽沈一菲大概講過,說的是清朝末年上海梨園行的一個規矩:但凡新戲園落成或是舊戲園易主,在開鑼演劇前,都要舉行這麽一個“破臺”儀式,且時間多半要在夜晚十分舉行,為的就是避免外人觀看,只可惜這個規矩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後就基本絕跡了。
記得當時我聽後還為不能親眼目睹很是唏噓了一把,沒想到今天竟也有機會一還當年舊願。
我說:“有的看,幹嘛不去?”
他聽我這麽說,隨即就將一條胳膊圈過來搭在了我肩上,得瑟又風騷地說:“親妹子,你果然就是我親妹子。”
陸溫茗、卓揚:“……”
作者有話要說:作者最近工作略忙~~(11.28-12.12)期間隔日更~~~更新時間依舊19:30~~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千燈古鎮位於昆市的西郊,是座距今已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名鎮,不單如此,它更是世界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百戲之祖——昆曲的發源地。
不過,對於像我這樣以游客身份觀光的外地人來說,對它更大的關註則在於這裏如同九曲回廊般迂回的河道,以及想象著當夜幕降臨,河道兩岸的古色建築前高挑起一盞盞的燈火,一派的槳聲燈影裏,如梭的烏蓬船仿似劃開了整一星河的流火,讓這個鎮,也如同一座城,一座因水而動,因燈而活的城。
然而,就在我沈靜在這個想法裏不可自拔時,葛西突然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說:“親妹子,還有親妹子的朋友,你們第一次來,不如就由我來跟你講講千燈古鎮的歷史吧。”
我表示對他這句親妹子表示還不怎麽適應,倒是對歷史這倆關鍵詞有了想法,他見我雙眼一亮,受用得立刻連嗓音也放大了:“千燈以前稱千墩,嗯,就是橋墩那個墩。據清朝一個有學問的人寫的一本書說……”
沈一菲:“是陳元模的《淞南志》。”
葛西:“對對,就是那本,他說,在昆山的東邊三十多裏的地方……”
沈一菲:“那是昆山城東南36裏,三甲川鄉有水曰千墩浦,蓋淞江自吳門東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改名千墩。”
葛西:“對對,然後在被改名之後呢,又過好多年,大家發現土墩上長滿了一種紅色的草。”
沈一菲嘆了口氣,終於忍無可忍地打斷他:“是人們發現這種草的根部可以做紅色染料,也可以做藥材,而這種草稱‘茜草’。”所以,在那時把“千墩”又易名為“茜墩”。之後經歷半個世紀,茜墩又被改成了千燈。因為這個燈象征光明,也象征輝煌和富裕。”
聽著沈一菲說完,葛西也跟著嘆了口氣,卻是說:“表妹,雖然你把我的臺詞都搶完了,但作為男人,我還是不會跟你計較。”
他話音落,這次倒輪得陸溫茗雙眼一亮了,他湊近了,趕忙問:“兄弟這話怎麽說?”
葛西擡眼看他:“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麽憲法規定男人23歲才能結婚,但18歲就能當兵呢?”
陸溫茗皺眉,問:“說明了什麽?”
很難得的,這次居然連卓揚也加入了話題,雖然他其實並沒有說話,但他推推眼鏡,繼而向葛西投去的目光,實在無異於為這早已失衡的天平再加上了個重量級的砝碼。此時,對上卓揚雙眼的葛西風騷一挑眉,得意道:“這說明了三個問題:第一,殺人比做丈夫容易;第二,過日子比打仗難;第三,女人比敵人更難對付。”
陸溫茗聽後連連嘆一嘆,索性連原本拿著行李都丟開一邊了,說:“我現在終於得承認,原來那些老古董裏的話,也是有對的了!”
我有點疑惑,趕忙追問,“是哪句?”
他回:“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我、沈一菲:“……”
大概由於我這一白眼的動作幅度實在太大,以致餘光不慎越過身旁的沈一菲,撞見此時嘴角忽而微翹的卓揚,也就是在這陡然恍惚的一瞬,我看見他的笑意暈染在古鎮遲遲來至的暮色裏,仿佛一抹最別開生面的亮。
這樣的光景,我以為,如果能再配上一首詞調清淡的《青花瓷》就再好不過了,可惜,我這個的設想還沒ED,就被葛西挎包中傳來的手機鈴聲輕易經打破了。我一怔,幸好,放的不是近期火的一塌糊塗的神曲《銅雀傳奇》。
我松了口氣。
再後來的一路,也許是多加了這位風騷而能言的葛西,所以並沒有感覺時間過了太久,我們就來到了沈一菲的姥爺家,一幢有著典型明清建築風格的老宅。
迎門便見左右石獅,一色烏木立柱,重檐頂下橫掛著方墨色大匾,以深翠丹青龍飛鳳舞書著“葛宅”二字。我擡頭一望,險些要以為是進了自個兒家,好在這片刻的局促並沒有人發現,因為此時此刻,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首銅門前站著的那位身著素色長衫的老者身上。
我有點詫異,以為是沈一菲的姥爺特意出來接我們了,誰想老者在我們剛踏上石階時,突然上前一步,恭敬說:“少爺,您接到表小姐了。”
我:“……”
一剎那間,我突然產生了種大家其實在拍民國劇的感覺,當然,這還要排除我身旁的卓揚和陸溫茗兩位,因為我現在嚴重懷疑,像他們這種,走到哪裏,哪裏就能成一出戲的兩個人,是不是早事先串通好來看我笑話的。
可現實的情況是,大家的覺悟明顯要比我高的多,尤其是向來處變不驚的卓揚,幾乎不用換裝,就能直接登場了。此刻,他動作優雅的伸出一只手同老者握了握,並在短短幾秒間,已經有條不絮的完成了寒暄、介紹與自我介紹,而當我終於將這步驟一一消化完畢,他的那句您太客氣,是我們多有叨擾已經流暢說完了。
在踏入那尺高的紅漆門檻後,一擡眼,我就被這古宅裏那如同跳脫自泛黃舊書頁的畫面感給迷住了。我四下望了望,發現這時天色雖已暗了下來,但重檐下的陰影並沒有盡數覆上這裏的回廊,晚風徐徐,吹蕩著琉璃照壁後的池塘也似泛出幽荷的清香。
但現在最吸引我註意力的並不在以上,而是像這樣的建築在“破四舊”時期究竟是怎樣被留下來的?以及,在這裏我並未見到沈一菲那位傳說中和她感情極深的姥爺葛一行。至於說沈一菲,也在領著我們穿過天井後,又接到了一個電話,隨後面色微變的背向我們朝走廊的另一端走去了。
礙於我們這畢竟是第一次登門造訪,所以只好耐心等了等。誰想她這通電話一打就是忘了時間,到最後連葛西都不耐煩了,索性一把拽過了沈一菲放在假山旁的拉桿箱,帶我們又繞過一扇垂花門,來到了一排的古色的廂房(真的是廂房)前。
他推開一扇半面鏤空的雕花門,對我說:“親妹子,這間是一菲從前的房間,今晚你就住這兒吧。”
聽他這麽說,我也便傾身向內探了探,或許是因為現在天色已經幾乎全暗下來而裏面又沒開燈的緣故,所以我這樣乍一看,只看見了門後一扇高大的落地屏風以及旁邊擺著的些深色家具的模糊影子。
我看後又將身子縮回來,說:“小西哥,一菲的房間看起來很……”停了好一會兒,我才將後面的措辭想到,倒是這邊正要開口了,葛西突然接話道:
“你是覺得很不一樣?其實,她小時候也不這樣的。”像回想到了什麽般,他惋惜似地將頭搖了搖,接著走進門,替我把大床邊梳妝臺上放著的一盞燈罩如同一朵盛開的喇叭花的臺燈按了下。大概也是因為太久沒用,暖黃的燈光閃了閃,這才幽幽投亮了房間的一小片角落。這時,我看清原來正對著床的,還有整一壁櫃的書,我走近看了看,發現裏面甚至還有些現在市面上很難找到的線裝書。
我詫異了,因為我雖然知道沈一菲熱愛研究歷史和古文化,但絕沒想到她竟然熱衷到這個程度,我想了想,明知故問說:“這些書都是她的麽?”
葛西聽後朝我無奈一聳肩,又從口袋裏拿出了他的觸屏手機,翻開了一條不久前發來的短信息,神秘兮兮地說:“據說今晚鎮上會有‘破臺’,你們要不要去?”
關於“破臺”,我從前聽沈一菲大概講過,說的是清朝末年上海梨園行的一個規矩:但凡新戲園落成或是舊戲園易主,在開鑼演劇前,都要舉行這麽一個“破臺”儀式,且時間多半要在夜晚十分舉行,為的就是避免外人觀看,只可惜這個規矩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後就基本絕跡了。
記得當時我聽後還為不能親眼目睹很是唏噓了一把,沒想到今天竟也有機會一還當年舊願。
我說:“有的看,幹嘛不去?”
他聽我這麽說,隨即就將一條胳膊圈過來搭在了我肩上,得瑟又風騷地說:“親妹子,你果然就是我親妹子。”
陸溫茗、卓揚:“……”
作者有話要說:作者最近工作略忙~~(11.28-12.12)期間隔日更~~~更新時間依舊19:30~~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